中文|English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同济匠心·职教新法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新进教师规范化培训——专业教学法模块开班
发布时间:2025-04-11        阅读次数:10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年)》(沪教委职〔201530号)等文件精神,积极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高质量发展,49日,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受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委托,承担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新进教师规范化培训——专业教学能力模块的组织,本次培训邀请到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以及部分职业学校专家及教师进行授课,围绕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关键要素与核心能力展开,为建设高素质中职学校新进教师队伍注入新动能。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曾海霞老师以《面向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思考与概述》做报告,系统梳理了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核心任务与实践方向。她指出,职业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肩负着产教融合、育人提质的重要使命,应从“课程如何支撑能力发展”“教学如何促进深度学习”等关键问题切入。在教学实施层面,曾老师提出要强化教学内容的结构化与问题化设计,结合真实或准真实的职业情境推进“做中学”“用中学”,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甘小明老师以《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经典案例分析》为题开展专题讲座,围绕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类型特征、基本要求与教师专业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阐述。她指出,职业教育课堂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征,公共基础课也应结合行业发展动态与岗位实践需求,落实“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要求。现场,通过典型案例解析展示了“做学合一”的教学理念在体育课程中的具体实践。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杨浦现代职业学校王长鹤老师,围绕《汽车专业职业体能——力量素质的发展》作了典型课例分析,深入展示了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在专业性、实践性与育人性上的融合探索。他以汽修专业学生为对象,结合其职业发展中的体能需求,设计出涵盖基础性练习、专门性训练、补偿性创练及功能性游戏的四类教学策略。在专业发展方面,王老师也分享了自己从新教师到教学骨干的成长历程,强调“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重要性,鼓励新进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竞赛与课题研究,持续提高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

  

  

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李聪以“精进、融合、发展”为主题,以《使用软爪加工浮辊顶轴左端》课程为例,讲解了职业教育的宏观定位和具体教学路径。李老师强调:“培养学生为立足岗位、面向未来挑战、具备扎实专业技能、宽广知识视野与高度责任感的现代工匠。”李老师从数控加工技术的现实问题出发,讲解了如何从问题切入,实现从“硬爪”到“软爪”技术突破的教学成效。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面,她认为要注重高精度检测能力和高质量控制意识以胜任未来工作中对高端精密制造的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严谨细心的职业态度。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陈永芳副教授作了主题为《职教课堂教学基本规范之教学环境创设》的报告,系统阐述了职业教育课堂环境构建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她指出,教学环境创设包括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两个维度,涵盖教学设施、班级规模、座位编排、自然条件、人际关系、课堂气氛、班级风貌及社会信息等八大要素。

  

  

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谭移民作题为《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报告,他深入解析了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的科学制定方法和实践指导框架。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规范表述需明确四个关键问题:目标分类、规范表达、制定依据和基本流程。三大目标类别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养目标;四项制定依据则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情分析及岗位实际。他强调,教学重点与学情无关,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班级其重点基本一致,教师应结合实际,科学合理制定教学设计,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本次培训内容主题鲜明、详尽充实、形式多样,既体现了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最新理念与实践路径,也彰显了上海市教育委员对上海中职学校新进教师成长的高度重视。


学院新闻

Copyright © 2014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济事楼256室,201804

院办电话:+86(21)69584739  招生电话:+86(21)69588731  传真:+86(21)69589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