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 装备制造大类-自动化中类2025年度培训第一期线上教研活动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9-29        阅读次数:29


为深化职业教育装备制造大类及其自动化类专业改革,探索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创新路径,2025924日,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装备制造大类名师培养项目自动化名师工作室第一期线上教研活动在线上顺利开展。

本次活动汇聚全国多所职业院校的专家、教师代表,围绕自动化类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的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为职业教育自动化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活动伊始,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殷欢老师团队作为主持人,介绍了活动从策划、筹备到实施的全过程,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据悉,本次参会人员涵盖多所基地院校、省内外职业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及三名工程基地部分导师,形成了跨区域、跨院校的交流矩阵。随后,活动进入专题报告环节,四位职业学院专家依次登台,分享前沿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



宁夏职业技术大学工业工程学院副院长张彩芬教授率先带来《职业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的分享。作为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名师培养对象,张教授详细介绍了宁夏职业技术大学升格为职业本科院校后,机械电子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历程——该专业依托原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对接宁夏“六新”产业布局,以培养高端技能人才为目标,构建“通识教育+专业课程+实习实训”的三维课程体系,总学时达3221学时,其中实践课时占比超60%,充分体现职业本科教育的实践导向。在主题分享中,张教授还展示了课程教学进程表,就课程设置与参会教师展开互动,针对考研需求下核心课程优化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钮嘉颖老师以《机电一体化“岗课赛证”融通的专业建设案例》为题,分享该校双元制教学改革经验。钮老师结合自身8年企业现场工程师经历,介绍学校联合武汉船用机械、东风悦享科技等企业,构建“校企双元、双N认证”培养模式,将真实生产场景(如印章生产线)转化为教学资源,实施“五工五技五递进”教学法,推动“课证融通”“赛课融通”。据介绍,该校学生在西门子杯智能制造挑战赛、京东方杯智能制造技术大赛等赛事中屡获国家级奖项,充分验证了“以赛促学、以证提技”的育人成效。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刘曼教授带来《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建设路径与成效》的专题分享。作为第三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负责人,刘教授系统介绍了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围绕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核心,整合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五个专业组建专业群的实践:通过搭建“锂电科技学院”“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研究院”等产教融合平台,实施“校企双元、一主线、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近五年生均设备值提升至1.42万元,学生获省级以上竞赛奖项300余项,教师团队获2024年湖北省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向金梅副教授则聚焦《德国双元制培训规则对学生岗位实习的借鉴与启示》,结合2025年赴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访学经历,解析德国双元制“70%企业实践+30%学校理论”的核心模式,强调其“法律驱动、标准带动、考核权威”的运行机制——企业需遵循《联邦职业教育法》,由联合会组织结业考试,学生获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向博士对比我国职业院校岗位实习现状,提出“重构校企利益共同体”“建立标准化实习评价体系”“推行双导师制”等建议,为优化我国职业教育实习环节提供国际视角。

本次线上教研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全国自动化类专业教师搭建了交流展示的平台,更在三个方面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一是明确职业本科与高职专科自动化类专业的差异化定位,为专业升级提供实践参考;二是推广“岗课赛证”“双元制”等先进育人模式,助力院校深化产教融合;三是搭建跨区域教研共同体,为后续资源共享、成果互认奠定基础。未来,同济大学基地将继续聚焦自动化类专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专题研讨、资源共享、联合攻关等形式,为培养更多适应智能制造产业需求的高端技能人才贡献力量。




学院新闻

Copyright © 2014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济事楼256室,201804

院办电话:+86(21)69584739  招生电话:+86(21)69588731  传真:+86(21)69589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