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谢莉花 |
情况简介(教育经历、工作经历、科研成果、社会兼职等情况)
教育经历
本科,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电气技术及其自动化(师范)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硕士,东南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教育学硕士学位&德国马格德堡大学(Otto-von-Guericke-Universität Magdeburg),职业教育理科硕士学位(M. Sc.)
博士,德国弗伦斯堡大学(Universität Flensburg)劳动、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哲学博士学位(Dr. Phil.)
工作经历
自2012年10月起在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工作。
主要获奖
同济大学2017年“我心目中的好导师”春风化雨奖;
个人案例入选学生处开展的“导与学·师与生”研究生导学思政案例;
获得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九)、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五)、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二等奖)(排名六/五)。
科研成果(部分):
自任教以来,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4项,校级及横向课题多项,参与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多项。专著2部,合著3部,在南大及北大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00余篇。
主持课题(纵向)
1. 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职普融通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从国际经验到中国路径创新”(BJA230041) 。
2. 202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谱系图研究”(20JZD055)——子课题: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国际比较研究(瑞士、德国部分)。
3. 2020年度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资历框架视域下的职业能力标准体系构建研究”(20FJKB013) 。
4. 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改革研究:职业资历框架的构建与应用”(20YJC880107)。
5. 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资格框架开发背景下各级职业资格与职业教育的融通与衔接研究——基于比较的视角”(16YJC880090)。
6.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职业教育视野下的职业研究”(EJA140377)。
7. 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职业体系与职业教育体系相互影响下的职教师资培养专业科学课程改革研究”(教外司留2015年311号)。
成果发表(部分):
1. 专业科学视角下的德国职教教师教育,同济大学出版社,2023-09.(独著)
2.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11.(合著)
3. Reformansaetze zur Lehrerbildung fuer berufliche Schulen vor dem Hintergrund der Wechselwirkung des Beschaeftigungs- und Berufsbildungssystems in China. Hamburg: Verlag Dr. Kovac, 2012. (德文专著)
4. Beschaeftigungssystem fuer Facharbeiter in China[J]. In: Berufsbildung. Heft 132, 2011.12: 45-48.
5. 扩展的现代职业性:德国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新理念探究[J].比较教育研究,2023,45(01):73-83.
6. 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合作的新典范:德国整合大学学业的职业教育模式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22,49(07):115-128.
7. 基于专长理论的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理论模型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03):178-183.
8. 政策分析视角下德国融通性教育体系的构建历程与逻辑取向[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01):84-95.
9. 德国教育体系的渗透性:促进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相互融通[J].比较教育研究,2022,44(01):96-104.
10. 由职业能力到职业课程的转化问题及对策研究——来自德国经验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22,42(01):36-46.
11. 国际资历框架中资格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与策略探析[J].高教探索,2021(07):88-94.
12. 德国教育体系中融通机制的构建:政策、举措与经验[J].德国研究,2021,36(02):54-71+133-134.
13. 德国衔接、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基础与实现路径[J].高等教育研究,2021,42(06):99-109.
14. 德国资历框架内容体系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2020(09):8-15.
15. 职业资历标准体系建设:起点、诉求、理念与展望[J].高教探索,2020(05):79-87.
16. 德国企业职业教育人员:角色、职责与资格[J].比较教育研究,2019,41(06):98-104.
17. 德国资格框架的资格标准构建:内容、策略与启示[J].高教探索,2019(05):39-48.
18. 德国资格框架实施背景下能力导向的职业教育条例设计[J].外国教育研究,2018,45(03):18-34.
19.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探析——“教育职业”的分类、结构与标准[J].现代教育管理,2018(03):92-97.
20.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协调与融合[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9(04):58-63.
21. 德国国家资格框架中资格标准的构建分析——以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16,43(11):44-56.
22. 德国职业教育的“教育职业标准”:职业教育条例的开发内容、路径与经验[J].外国教育研究,2016,43(08):28-40.
23. 德国职教教师教育的“职业性专业”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6,38(03):81-88.
24.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三性融合课程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4,41(05):24-32.
25. 德国学校心理学家的培养模式与课程模块[J].比较教育研究,2010,32(03):36-40.
26. 去职业性还是树立现代职业性——完善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的主导理念探析 [J]. 职教通讯, 2022, (07): 36-47.(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27. 我国职业能力标准体系的系统化发展思考 [J]. 职教论坛, 2022, 38 (02): 14-22.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28. 资历框架视阈下我国资格标准体系的建设现状、问题与策略 [J]. 终身教育研究, 2021, 32 (05): 30-37.(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29.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的职业能力标准:内涵、价值与路向 [J].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20, 19 (06): 1-8.(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30. 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基于德国的经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0): 42-50.(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31. 加强我国职教教师教育实践导向的思考——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J].当代职业教育,2017(02):100-104.(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32. 职业教育视野下职业体系与专业体系的关联分析[J].职教论坛,2015(22): 10-15.(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33. 试论职业体系与职业教育体系的关系[J].职教通讯,2012(07):6-13.(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
政策咨询报告:
1. 2017年参与完成“同济大学关于德国职业教育系列专报”三篇,获得国务院秘书长和教育部领导阅办
2. 2021年参与完成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资政报告撰写,获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采纳。
社会职务:
多家职业教育期刊外审专家
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理事
上海市高校智库决策咨询研究人员
Copyright © 2014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济事楼256室,201804
院办电话:+86(21)69584739 招生电话:+86(21)69588731 传真:+86(21)69589621